摘要

在21世纪,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在不断革新,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随着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肩负着重大责任。以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例,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引领者,改革起步早且经验丰富,为该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这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本文聚焦于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人才的深度孵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改革创新


首先,众所周知,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对于高校而言,当前的主要目标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明确教育机构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较为发达的国家最为盛行,在这些国家,几乎所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具备创业思维,从而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根据中国2017年的一份统计报告,只有约5%的本科生和不到3%的高职生将创业作为首要选择。这表明中国的创业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严重不足,
且成功率较低。


一、明确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标
起初,全球的教育机构仅专注于知识传授。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原有的办学宗旨已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从而引发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1973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念在美国兴起,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牵头,资助了几所重点高校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创新,并逐步建立了众多研究中心,如创业中心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这些高校成为了培养精英的摇篮,在美国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伟大领袖强调并倡导创新教育模式。
(1)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首要目标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使高校能够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培养需求达成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高校实施了创新性教育模式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青岛大学。作为山东省重点高校,其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短期游学为契机,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学习。
简而言之,这一举措让研究生能够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尽管这一举措如今已较为常见,但在当时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培养模式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资源共享的优势下相互学习,并在不同环境中自主创新。这完全符合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即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综合性人才,落实科教兴国的教育政策[1]。
(2)依靠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除了优化人才机制外,主要措施是依靠教学改革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对于高校而言,教学是核心工作,教学活动与之紧密相连。不开展教学活动而讨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无异于纸上谈兵,更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的目标。对于研究生来说,将他们培养成创新人才需要从创新教育入手。从国家层面来看,研究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国家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涵盖融资、创业开办、税收、创业培训和指导等方面。许多地方政府也欢迎大学生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高校应发挥作用,让研究生了解这些创新创业优势,播下创业思维的种子,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培养更多创新人才[2]。


二、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举措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这迫使高等教育提高对大学生和研究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对于当代研究生来说,进入高等学府本身就是一种优势,能为他们提供所在感兴趣或深入研究领域的优质知识资源,这也为他们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最大的优势。
那么,高校应采取哪些措施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创业呢?
(1)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这个年龄段的研究生在创造力和活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二十多岁的研究生在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后,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没有太大困难,思维活跃,想法新颖,这些都成为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独特优势。高校应培育这些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理念,营造鼓励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校园氛围,改变他们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的状况,转变教学观念,让研究生能够自主创新创业。主要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整个教学工作中,并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研究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观念中理解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大学,其灵魂和主体是教师。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应该认识到,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而教师是制高点中的制高点。作为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视野不够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视角就不会处于较高水平,也就更别提实现引领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了。
因此,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和热情,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并掌握优秀、先进的教学方法,让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师资队伍而言,除了教学知识储备量和教学水平等硬件条件外,最好还能有一些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行动树立榜样,传授创新创业思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榜样的力量可以带动学生拥有创新精神和热情。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始终围绕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和水平远远不够。此外,教师的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缺乏专业人脉和实际创业经验。
(3)加强课程建设
最后,在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不可或缺。为使研究生在创新创业浪潮中脱颖而出,应加强其大学期间的课程建设。在教学中,除明确教育目标外,还应根据研究生的层次和专业,更新和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可用于创新创业教学的资源,提高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通过加强这些课程,可在日常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三,结论
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对此,我们应坚定推进,明确教育模式改革的目标,通过转变高校研究生的教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我国创新创业的比例,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不断凸显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业能力,最终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剑.“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T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8(17):159 - 161.

[2]范琳.“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2):24 - 28.